<
m4n8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> 第67章
    由于这个原因,廖汉生感到无法向那些把亲人托付给自己的乡亲们交代,直到离别44年后的1979年,他才第一次回到桑植。

    1935年11月19日,红2、红6军团从桑植出发,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万里征程。第6师先行出发,向大庸方向警戒,保障主力安全。随后,跟着主力来到大庸城外的张家湾强渡渣水。敌军在澧水设置了第一道封锁线,发现红军突围意图后,依托堡垒进行拦阻,并派来飞机向水面上的浮桥扫射轰炸。担任警戒的第6师隐蔽在岸边的桔子林里,整整呆了一天。部队又饥又渴。挂满枝头的桔子都成熟了,被敌机轰炸震落到地上,俯拾皆是。廖汉生观察四周,没见一个人捡起来充饥解渴,部队表现出良好的群众纪律观念。就这样,他们空着肚子离开了苏区。

    在将近一年的长征中,年仅24岁的师政委廖汉生与前后两任师长一起,带领第6师英勇作战,屡建奇功。

    长征前期,红2、红6军团忽东忽西,忽南忽北,三次试图建立新的根据地,又都不得不放弃,部队行踪可谓千回百折,变化莫测,有时师一级指挥员也不知道明天要往哪里走,只在出发前接到当天的宿营命令。不少人对于不停地走,不断变换方位地走,越走离苏区越远,产生了厌烦情绪。廖汉生及时以强有力的政治工作,动员和教育全师指战员,坚决执行战略转移的方针,连续突破敌军一道又一道封锁线,挺进湘中,驻足黔西,回旋乌蒙,横扫云南。时而担任前锋,斩关夺隘;时而担任后卫,阻击追兵。

    1936年的春节,红2、红6军团攻占贵州瓮安县。第6师吃完年饭后,又向贵阳挺进。在贵阳北面30公里的扎佐一带,敌军构筑了一道堡垒封锁线。第6师避开堡垒和大道,在常人难以逾越的悬崖深涧之间探路而行。巧妙地越过封锁线,一举攻克修文县城。

    红军攻占修文、兵临贵阳之势,迫使敌军一边向贵阳收缩,一边在乌江北岸布防,以防红军沿着一年前中央红军的老路北渡乌江,攻取遵义。贺龙总指挥又把从乌江上游鸭池河渡江的任务交给了前卫第6师。

    廖汉生和师长、参谋长研究后,决定智取渡口。他派出师作战参谋带着师及各团的侦察队,化装成国民党正规军,闯进守江的黔军阵地。敌军1个连正在睡大觉,等他们全部清醒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,全部当了俘虏。渡口占领后,红2、红6军团仅用一天时间就渡过了乌江天险,进占黔西县城,打开了黔西北的大门。

    4月上旬,红2、红6军团来到云南的普渡河边,计划从这里过河后经元谋北渡金沙江,直上四川。这条路线也是一年前中央红军北上的路线,敌人已有防备。先头第4师强渡普渡河后受到前方敌军阻击,红6军团准备渡河时与侧面围上来的滇军接上了火,而从湖南、贵州一路尾随的敌“追剿”各纵队也紧追不舍。我军面临陷入敌军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境地。

    总指挥部审时度势,决定改变原计划,转兵滇西由金沙江上游北上。

    而此举的成败,关键在于能否阻敌追兵,为全军转移脱险赢得时间。

    9日凌晨,6师经夜行军后到达甸尾一带宿营。刚躺下没一会儿,总指挥部派人来传达贺龙的命令:6师即刻原路返回,赶到六甲,最好赶过六甲,阻击敌人追兵,掩护主力改道转移。

    廖汉生和郭师长当即决定:全师后卫变前卫,马上出发,强行军回师六甲。他俩分头通知第16团、17团,同时派人通知后卫第18团。边走边部署,边进行战斗动员。

    上午,前卫第18团果然在六甲与敌先头部队遭遇了。敌人没想到红军会突然杀一个回马枪,措手不及。第18团一下子就消灭了敌先头部队,抢占了山头有利地形。郭师长和廖汉生带着第16团、门团随后赶到,展开了一场阻击战。

    这是第6师长征中打得最残酷的一仗。敌军1个旅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,发动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。第6师伤亡200余人,其中第18团政委杨秀山、参谋长陈刚负伤,3个营长伤亡2个,9个连长伤亡8个;第16团的参谋长和2个营长牺牲,6个连长负伤;师长郭鹏也在指挥中负了伤。但是全师指战员依靠灵活机动的战术技术、深入有力的战场鼓动、高昂旺盛的战斗意志,顽强抗击,血战竟日,把敌军死死顶住了。又在增援部队第5师的配合下打垮了敌军,保障了全军安全转移。

    天黑后,廖汉生带领苦战一天的部队,掩埋了牺牲的战友,抬着伤员,追赶主力。

    在一个岔路口,他看到贺龙总指挥等候在那里,亲自为第6师指路。

    贺龙对廖汉生说:“你们6师这一仗打得苦,打得好啊!”接着,他又交代说:“这一次我们的情况很紧张。明天敌人飞机来了都不要隐蔽,继续行军。能不能保住我们这些本钱,就看能不能甩脱敌人了。”

    次日,第6师担任前卫,急行军南下昆明,攻占距昆明仅20公里的富民县城,威逼昆明。当大批敌军回救昆明时,红2。红6军团掉头西去,甩开敌人,沿着滇西大道向金沙江上游急进。各师交替担任前卫,展开夺城大赛,几乎是一日攻克一座县城。

    4月18日夜,第6师来到祥云城下,先头第18团只用半个小时就占领了县城,活捉了敌县长、团总以及2000多名团防队员。师部进城后,廖汉生指示师政治部把那些团防队员集中起来,宣传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,揭露地主官吏压迫穷人的罪恶,讲清当兵就要当红军的道理。经过一天的工作,争取了其中的1000多人参加红军,一边行军一边训练,很快就补充到部队中。

    长征路上,红军兵员的补充全靠各单位自己扩红。哪个单位抓的俘虏多,扩红工作搞得好,补充得及时,哪个单位的战斗力就强一些,哪个指挥员的日子就会好过些。作为师政委的廖汉生,肩上理所当然地担负着补充全师兵员的重大责任。

    每到一地,廖汉生都组织全师各单位的宣传队、扩红队,深入到群众中去,传播党的抗日救国主张,动员群众参加红军。第6师先后吸收了3000多名工农群众参军,使部队在历经激烈战斗和艰苦行军后,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,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。

    据当时统计,第6师长征出发时有3303人,过金沙江前后已减员1000多人,由于及时补充兵源,全师仍保持有3044人。为此,红2军团政治部在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,对第6师的扩红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。

    渡过金沙江以后,红2、红6军团进入了藏民区和雪山草地。敌军的围追堵截暂时没有了,随之而来的却是从未遇到过的恶劣的自然环境。廖汉生及时将全师政治工作的中心,由保证战斗胜利转变为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。

    5月中旬的一天,第6师担任前卫来到得荣县城,原以为可以在这里筹到粮食,没想到眼前的县城竟然只有三栋破房子。被第6师捉到的得荣县长,本是湖南长沙人,在这里当县长居然要靠打草鞋卖来糊口。此地之穷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从得荣出发,部队向巴塘前进。一天宿营后,红2军团参谋长李达来到第6师,向廖汉生和郭师长下达了总指挥部的命令:军团直属队已经断粮,第6师把粮食调剂给直属队,你们另外去筹粮,筹到粮食后,沿金沙江北上。

    部队继续行军时,路边摆好了箩筐。廖汉生带头来到箩筐前,摘下粮袋,把里面本来就不多的青棵粉全部倒了进去,随后全师同志依次走过,每过一个人就倒光一条粮袋。将这些粮食留给军团直属队。

    第6师在李达参谋长带领下到达指定地域,看到地里的青裸还没有成熟,无法收割。筹粮未成,部队继续沿金沙江北上。

    7月初,红2、红6军团在甘孜与红4方面军会合。红2、红6军团和红32军合编,成立了红2方面军。红2、红4方面军团结北上,相继进入草地。

    绵延数百公里的水草地,原计划走十几天,实际走了1个多月。第6师从甘孜出发时筹集不到足够的粮食,每人只携带了一天半食量的青棵粉子就匆匆进入了草地。

    在第6师前面,红1方面军1年前就走过去了,红4方面军已是三过草地了,红2方面军主力也正在通过。前面的每一支部队都经历了吃野菜、啃牛皮、嚼草根的困难境地,而走在最后面的第6师,遇到的困难自然更大。

    走了17天后,第6师来到了阿坝,这时已经无粮可筹,连宿营地附近的野菜都被采光了,留下的只是前面部队无法掩埋的尸体。在这个号称“草地上海”的地方,第6师一天就饿死了十几个人。

    为了走出草地,从师政委到连指导员,每个政治干部都承担起为部队寻找食物的艰巨任务。第17团政委因为筹不到粮食被方面军政治部撤了职,第18团政委董瑞林在外出给部队筹粮的路上被冷枪击中牺牲了。

    为了能走出草地,廖汉生号召全师上下去捡牛皮,拾马骨,扯野菜,把一切可以吃的东西都拿来充饥。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,廖汉生和他的战友们走出了草地。

    廖汉生当红军师政委3年,正是红军最艰苦的3年,他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种种困难,以突出的成绩赢得了各级的赞誉。回首这段艰苦卓绝的经历,他总结了三条经验,第一条,打仗不怕死,即做英勇战斗的模范;第二条,多扩大一些人,少减员一些人,即做扩大与巩固部队的模范;第三条,按政策纪律办事,不搞特殊,即做联系群众的模范。